莫忘酌
冲呀有全部被瓶文章的补档@莫忘酌

wb同名
2017-08-30

【策瑜简史|下】时间线整理——关于各史料及后世文学作品中对孙周二人交好的记述(下)

接上

本篇单独开放站内转载授权。

全部文的目录





瑜时年二十四,吴中皆呼为周郎。以瑜恩信著于庐江,出备牛渚,后领春谷长。顷之,策欲取荆州,以瑜为中护军,领江夏太守,从攻皖,拔之。时得乔公两女,皆国色也。策自纳大桥,瑜纳小桥。复进寻阳,破刘勋,讨江夏太守还定豫章、庐陵,留镇巴丘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


策从容戏瑜曰:“桥公二女虽流离,得吾二人作婿,亦足为欢。”——《江表传》


好一个“从容戏瑜”……这遣词不管怎么翻译都很有韵味啊。看来两人的相处模式,倒经常是孙策调侃周瑜,这倒很符合不正经的人总是能占正经的人便宜的铁律,但正是这样才有萌点嘛。


这里不得不又提到,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“小乔初嫁了”一句其实是用了一个小小的时空位移手法,周瑜是二十四岁左右娶的小乔姑娘,而他打赤壁之战时是三十四岁。苏轼这么写,主要是为了体现周瑜的意气风发。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反应,演义中周瑜嫉妒诸葛亮一事在历史上是无稽之谈,他自己的人生已经非常成功了,这样一个完美的男子根本没必要也不可能去嫉妒他人,更何况他自己本身就雅量高致、胸怀宽广。这点在后面会进一步澄清。


陈迩冬先生在《闲话三分》中也提到,孙策对其母,不失为孝子;对其妻,不失为佳偶;对其弟,不失为好兄长。我想这一点,我们可以深表赞同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孙策的英年早逝,使其母晚年而失子,使其妻年轻而丧偶,或许,他又只能算是一个好哥哥吧。


同样地,周瑜的一生也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忠臣、良友、义弟,他的为人可谓是面面俱到,面对一开始看他不惯的程普老将军,他顾全大局,折节容下,从不计较,最终上演了一出将相和,使程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,惭愧地亲口承认“与周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”。曹操闻周瑜年少有美才,派蒋干来游说他(这里顺便替蒋干抱个不平,历史上的蒋干并不是演义中那个猥琐偷书的说客形象,《江表传》中说“干有仪容,以才辩见称,独步江、淮之间,莫与为对”。他来见周瑜的真正理由,也是“遥闻芳烈,故来叙阔”。)他回去后,称周瑜“雅量高致,非言辞所间”。其实不光是蒋干,连刘备也曾经说过:“公瑾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,顾其器量之大,恐不久为人臣耳。”如此种种事迹,都可以说明周瑜是个胸襟宽广,性度恢弘之人。


时策西讨黄祖,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,即克之,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。——《江表传》


又得了支乐队,再也不用担心中郎将生日没礼物送了(……)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《亮剑》,里面的李云龙就送过赵刚一整支战场上俘获的军乐队。可见军旅生涯中的男人如果有个懂音乐的文雅人至交的话,送支军乐队给他可以说是硝烟中极浪漫的一件事了。


顺路把皖城搞定,接下去,就是讨伐孙策的杀父仇人,黄祖。


这里放上一则《吴录》记载里这一战役中孙策的上表:


“臣讨黄祖,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。刘表遣将助祖,并来趣臣。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(注意这里孙策把周瑜排在第一位,足以见其在孙策心中是最重要的部将)、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、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、行奉业校尉孙权、 行先登校尉韩当、 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。身跨马栎陈,手击急鼓,以齐战势。吏士奋激,踊跃百倍,心精意果,各竞用命。越渡重堑,迅疾若飞。火放上风,兵激烟下,弓弩并发,流矢雨集,日加辰时,祖乃溃烂。锋刃所截,猋火所焚,前无生寇,惟祖迸走。”


看到了没,这就是江东军,这就是江东双璧带出来的一支有士气有军魂的部队。即便多年后双璧先后将星陨落,这支部队也能把江东子弟的精神延续下去。


时袁术僭号,策以书责而绝之。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,封为吴侯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


孙策被袁术封过一堆乱七八糟的官,别的可以不论,但讨逆将军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,三国志中他的传记和他爸破虏将军孙坚放在一起,标题就是孙破虏讨逆传第一。


曹公闻策平定江南,意甚难之,常呼:“猘儿难与争锋也!”——《吴历》


猘儿,狂犬也,亦喻年少勇猛的人。曹老板这句话很有趣,据说有两种译法,一个是“这小子真是条疯狗,我实在是难与之争锋”,一个是:“就连疯狗也难与孙策争锋啊!”当然本质上没啥区别,足以表现出曹操对孙策深深的忌惮。当然我们不必在意这个形容的褒贬,加个滤镜就好了,现在不是流行那些什么犬系男友嘛。(......)


拿下豫章、庐陵之后,周瑜留镇巴丘。这是二人第三次分别,亦是长诀。


建安五年,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,策阴欲袭许,迎汉帝,密治兵,部署诸将。未发,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。先是,策杀贡,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。策单骑出,卒与客遇,客击伤策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


策性好猎,将步骑数出。策驱驰逐鹿,所乘马精骏,从骑绝不能及。初,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帝曰:“孙策骁雄,与项籍相似,宜加贵宠,召还京邑。若被诏不得不还,若放于外必作世患。”策候吏得贡表,以示策。策请贡相见,以责让贡。贡辞无表,策即令武士绞杀之。贡奴客潜民间,欲为贡报仇。猎日,卒有三人即贡客也。策问:“尔等何人?”答云:“是韩当兵,在此射鹿耳。”策曰:“当兵吾皆识之,未尝见汝等。”因射一人,应弦而倒。余二人怖急,便举弓射策,中颊。后骑寻至,皆刺杀之。——《江表传》


策既被创,医言可治,当好自将护,百日勿动。策引镜自照,谓左右曰:“面如此,尚可复建功立事乎?”椎几大奋,创皆分裂,其夜卒。——《吴历》


这是一个大家都在团战,ACE却非要跑去打野,最后不小心玩脱线的悲剧。孙策这样英勇过人的统帅,没有战死在沙场上,而是死在几个刺客小人手中,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遗憾。


孙郎有没有每天早晨被自己帅醒过,我们无从得知。但孙郎之性直,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自己帅死的人。人家是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,他是“一颜不俊何以建功业”......不得不令人慨叹其个性竟率真至此。


《三国演义》中,孙策临终前叮嘱继任的二弟孙权:“倘内事不决,可问张昭;外事不决,可问周瑜。恨周瑜不在此,不得面嘱之也!”


是啊,恨周瑜不在此,如此轻易草率,便天人两隔。


后来周瑜星夜赴丧,那时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,是否难受,有多痛苦,我们永远也无法揣测,史料也不会记载。纵然无论历史还是演义两人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,演义中对策瑜两人情义的描写却的确从头到尾没打过折扣:


后人有诗赞曰:“独占东南地,人称小霸王。运筹如虎踞,决策似鹰扬。威震三江靖,名闻四海香。临终遗大事,专意属周郎。”——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九回


孙策死后,策瑜二人的交集似乎也要随之告一段落了。但我们还是能在周瑜后来的作为中看到昔年这位义兄的影子。建安七年,曹公兵威日盛,下书让孙权送家属到曹魏做人质,印象中这些家属中好像有孙策的后人。群臣犹豫不决,唯独周瑜站出来反对:


“今将军承父兄余资,兼六郡之众,兵精粮多,将士用命,铸山为铜,煮海为盐,境内富饶,人不思乱,泛舟举帆,朝发夕到,士风劲勇,所向无敌,有何逼迫,而欲送质?”


而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也说:


“公瑾议是也。公瑾与伯符同年,小一月耳,我视之如子也,汝其兄事之。”遂不送质。——《江表传》


得到过家长承认的就是不一样吧?之后曹操入荆州,得刘琮水军,船步兵数十万,将士闻之皆恐。孙权召集群臣开会,所有人都说为了大计考虑不如迎之。周瑜再次驳斥:


“不然。操虽讬名汉相,其实汉贼也。将军以神武雄才,兼仗父兄之烈,割据江东,地方数千里,兵精足用,英雄乐业,尚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况操自送死,而可迎之邪?”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


毫无疑问,周瑜是鹰派,实打实的鹰派。这时东吴的将领可以大致分为三期,第一期是孙坚时期以黄盖、程普、韩当为代表的老将,第二期则是跟着孙策平定江东的那波人,第三期才是孙权即位后以陆逊朱然等人为代表的年轻将领。周瑜是孙策时期的人,当初两人携手平江东时本就契合度爆表,他的战略眼光和作战风格跟孙策几乎一模一样,他们才是同类人。所以周瑜强硬地站出来说,这仗要打,必须打,而且有人能打。这个人就是我。


然后?然后辽阔江面火光漫天,曹魏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,赤壁一战传为千古佳话。从此曹操退回北方,三足鼎立之势形成。


赤壁之战中贡献主要力量的是东吴,主帅是周瑜。周瑜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,漂亮得不需我费任何笔墨来做过多的赘述。它已经是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传奇。


瑜之破魏军也,曹公曰:“孤不羞走。”——《江表传》


让你的敌人以败给你为荣,这才是彻彻底底的胜利。


权拜瑜为偏将军,领南郡太守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


初瑜疾困,与权笺曰:“瑜以凡才,昔受讨逆殊特之遇,委以腹心,遂荷荣任,统御兵马,志执鞭弭,自效戎行。”——《江表传》


瑜还江陵,为行装,而道于巴丘病卒,时年三十六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


关于周瑜究竟是因南郡箭伤复发而逝还是病卒,各种观点说法不一。极为巧合的是,孙策二十六岁去世,周瑜则是三十六岁病逝,两人又为同岁,中间恰好隔了十年。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,周瑜离世前病重时那封书信中仍然提到孙策的名字,一句“昔受讨逆殊特之遇”中究竟有多少道不尽的追忆和怀念,我们不得而知。


故事到了这里似已没有什么可讲,一切尘埃落定,但是双璧的传奇轶事仍一直在后世广为流传。这就够了,不是吗?






史料梳理完毕,再来看点轻松的,后世文学作品中对策瑜的描述。


袁枚的《子不语·双花庙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,由于太长这里不引用太多,大致是雍正年间,有两个年轻俊美的男秀才相互爱慕,两人携手行赴杏花村馆,燕饮盟誓。此后出必同车,坐必同席。后来有恶棍因接受不了两人有悖世俗眼光的关系,将二人陷害致死。乡人因怜惜两人的才华,为他们立了座庙,每祀必供杏花一枝,号“双花庙”。一个姓刘的过路人问起这庙的来历,得知原委后直男癌发作,怒而毁之。


接下来是原文,重头戏来了:


“是夜,刘梦见两人一捽其胡,一唾其面,骂曰:“汝何由知我为恶少年乎?汝父母官,非吾奴婢,能知我二人枕被间事乎?当日三国时,周瑜、孙策俱以美少年交好同寝宿,彼盖世英雄,汝亦以为恶少年乎?


嗯???有没有搞错,策瑜这俩直男已经成为后世圈内人士的楷模了吗???


再看作者袁枚,他还写过这样一首诗:


一战已经烧汉贼,九原应去告孙郎。——《周瑜墓》


好吧好吧我知道了,感谢袁枚太太的产出,为袁枚太太打call。


接下来还有一些诗词,就一并放上来吧。


周郎年少,正雄姿历落,江东人杰。 八十万军飞一炬,风卷滩前黄叶。 楼舻云崩,旌旗电扫, 射江流血。 咸阳三月,火光无此横绝。 想他豪竹哀丝,回头顾曲,虎帐谈兵歇。 公瑾伯符天挺秀,中道君臣惜别。 吴蜀交疏,炎刘鼎沸,老魅成奸黠。 至今遗恨,秦淮夜夜幽咽。——清·郑板桥《周瑜宅》


虎帐谈兵歇嘛,众所周知孙坚有“江东之虎”的称号,孙伯符也是头小老虎对不对?


孙郎武略周郎智,相逢便结君臣义。 ——高启《过二乔宅》


只留公瑾烧铜雀,不听虞翻谏白蛇。玉貌英雄千古少,笑他操备是蒹葭。——《吴桓王》(吴桓王指孙策。权称尊号,追谥策长沙桓王)


汉室曹瞒是獍枭,猘儿年少欲横挑。
刀围玉帐觞公瑾,花簇珠屏舞大乔。
水上神书才息焰,床头明镜旋生妖。
蟠龙门外牛羊墓,荞麦黏天似雪飘。

——清·徐昂发 《城南次宋五嘉升韵》


不得不说“刀围玉帐”这个意境想象起来特别有肃杀美,何况还是策瑜两人对酌,那场面一定美如画。


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两人的零零散散的诗句,这里就不一一汇总了,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找一找。





-完-

顺便推荐一下史向同人文《自古名将如美人》,经典中的经典,主要是担心一些新入坑的小女神们还没看过。这部长篇带着一种古早文的独特魅力(我也不知道古早文的独特魅力是什么东西,反正很好看的),做整理的时候偶尔翻史书翻得烦了会翻这个参考一下......看了这篇文会一见孙郎误终生的,信我=w=


评论(260)
热度(16855)
  1. 共136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莫忘酌 | Powered by LOFTER